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黄欢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白描人物临摹与写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4-07-16 13:58:0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黄欢
A-A+

  (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北京市100029)

  摘要:立足于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必修课程《白描人物临摹与写生》的教学实践,结合当今高等服装院校中绘画专业的培养现状,对该课程教学目标、方向、内容与意义进行讨论,提出重新认识传统艺术精神体系、结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艺术实践应建立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观点,形成对该课程改革与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白描人物画、以言达意、传统造型、心理空间

  一、课程的目标和方向研究

  造型艺术系绘画专业的《白描人物临摹与写生》课程是学生理解中国画造型理念的基础课程,也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人物画观察和表现方法的入门课程,其重要意义影响到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的认识程度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确立正确而适合的教学方向目标,对该课程体系改革的建立至关重要。

  首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技法,也是中国画造型的骨架,更代表了中国画的主要审美特征。无论是传统的中国人物画,还是不断演进中的当代国画新作品,以线造型的含义与性格都折射出中国人观察事物的独特眼光,表达了中国绘画艺术注重人对于万物乃至宇宙深刻思考的理念。中国人自古善好于线性空间的游走之中,正是源于中国的哲学、独特的绘画工具和中国社会审美积淀,逐渐形成了线描的造型观念。而人物画科中白描的形成与确立,正是中国画自始就有的以线造型的表现方式形成的必然结果。

  其次,明确“白描”这个概念的准确含义和的深层内涵。白描的表现形式就是线的语言,或称“线描”,在美术学领域中,线是一种自古就有的形式语言,它被认为是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一种抽象判断的呈现,是高度概括的艺术语言。虽然东西方的绘画都广泛地使用着线这种艺术语言,但对它的认识与观念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西方对线的关

  注多集中于对其空间形态美的研究,而古代的中国人在画论中往往喜欢讨论线的质地、力度、韵律、内涵等深层美感的潜质。随着历代名士画家对线的理解与实践,清人最终总结出了如十八描者,可谓线描的理性思考之典范。而当今艺术的发展使人们更多的关注到对线的拓展上,便成为了宽泛意义上的线描,其极致者可谓感性之致。可见,对于白描的现代教学改革正是沿着线描由理性向感性或非理性发展的道路上表达当代人的所思所感而建立的。如此说来,对于白描人物临摹与写生课程的学习,与其说是对传统的再认识与发展,不如说是对当代青年学生人本的回归。

  最后,在对照真实模特进行白描人物写生阶段,应使学生认识到以线造型的成败印证着画家品性的高下与雅俗,体现了以言达意的思维模式。白描中的线由点的移动而生成,而这种运动的轨迹界定了面和形,因此线的运动构造了视觉的空间和心里的空间。线的表现、线之间的组合关系和视觉图式的营造,显现出了人们对于形的把握,和对表现内容之间结构关系的理解。传统白描在写意与工笔画两种形式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工笔的白描取自于对物象的形态位置与事物结构关系的概括,因此更多的体现出应物象形,以形传神的理念,写意的白描则提取与表现的是更加主观与纯粹的个性精神符号语言,但两者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气质。因此,线描无论在形式笔法的选择上如何有别,都无不表现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性,体现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征。在古代中国人的眼睛里,线的轨迹所形成的画面早已不仅仅是体现物象形态动势的摹写,而更多的赋予其中主观的审美意识和远远高于物象本身所代表的精神境界。而线条运行过程与线本身都因其蕴含的不同审美趣味,乃至被要求赋予的笔法意蕴,而成为艺术家心性的投射和个人风格特征的表露。于是,线拥有了气质、格调、品位,它的意义正在于映射出人内心空间运行的轨迹,这里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瞬间的也有恒久的,既有自然的也有造作的。学生白描实践过程中的关注点游走于对象千变万化的形态而定格于素纸上的线性空间,应该传达出人本对生命状态的感悟,又不觉中展现了人性中不可遮掩的真实。

  二、课程的内容改革研究

  本课程基本分为传统人物临摹和现代人物写生两个环节,内容的设置应该体现出两部分的紧密联系和一体化理解,既学习传统是现代表现的根基、写生实践是传统精神的再现。

  如何了解和反思传统便成为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回顾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早期的白描人物画虽然没有在艺术语言上形成画科,但精神意向的表述远远多于再现对象的描绘。这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一段,战国时代的先民们就已经运用有韵律的线条开始描绘心象中寄托的情愫。汉代帛画中的线描笔致圆转流畅,线条劲挺有力,造型准确而具有装饰趣味,在线条对平面空间的分割游走中昭示着人们赋予其中的巫祝、祈福和对现世往生的理解。《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这幅画中所用的线描以圆润挺秀的笔法表现出如同流水行地般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有明显的风格化倾向,被后人誉为“春蚕吐丝”。因此,《女史箴图》线描稿的临摹与理解是了解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主张影响到之后中国画线描追求的主要方向的途径,他为隋唐、五代、两宋线描出现的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期经历了隋唐至五代几朝,这时的线描在表现语言上有所拓展,艺术家潜心于对线描自身形态与造型关系之间的研究。唐玄宗时的吴道子就是因人物画线法有独到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当时画坛的画风。从《送子天王图》中不难看出其用笔的顿、挫、转、折,行笔磊落,气势雄健“其势圆转,而衣纹勾线飘逸生动”,世称“吴带当风”。或如兰叶或如莼菜条,线条粗细随着形体和线条走势的起伏进行变化,活泼、流畅、生动,有强劲的节奏感。尤其是此画末端,天神端坐中央,兰叶描法的中锋勾线,转折处略有侧锋回转,势若风动。净饭王抱子则用铁线描勾勒,挺劲有力,转折分明,二者气质与不同的心理变化表现得生动充分。吴道子所画人物“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千余年来素有“画圣”之誉。《八十七神仙卷》,佚名,传亦为吴道子所做,是道释人物画的代表作,长卷式的构图、宏大饱满的场面、排列递叠的人物,使线描语言获得了最大的发挥。全图运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画法反复以流畅飘逸的线条,表现出众神向后飘动的衣带和裙摆,增强了画面的方向动势,又以缭绕的云雾烘托出人物飘然灵动效果。作品十分注重画面人物的主次安排,用线条的疏密、长短、顿挫、曲直、虚实表现了线性空间的丰富变化,使作品在装饰美感中融入了生动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八十七神仙卷》虽是壁画的粉本,却具备完整而独立的审美价值,无论在线条自身的美感、以线造型的精到还是画面布局空间的控制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线描的表现力和节奏韵律之美。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阎立本、张萱、周仿、韩晃,五代的贯休、周文矩的作品都代表了当时人物画家深厚的造型功力和对线描意蕴的理解。所以,《八十七神仙卷》和《送子天王图》是重点临摹的范本。

  人物线描发展到宋代掀起了广泛意义上的白描画风,因此宋元时期可以说是白描人物画的成型期,它从工笔和写意画科中独立出来,并脱离了作为粉本的附属地位,具有了独立而完整的审美功能。这时的线描一方面继承唐代写实传统,另一方面又与风俗画、诗词相结合,在样式上拓展了线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语言的写意性和风格化。李公麟是这一时期“白描”画法的大师,他作画仅以单纯洗练﹑朴素自然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貌情态,形成为独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一时期的意笔白描人物画其笔情墨趣一派天然,且蔚然成风,如梁楷、法常等,其中以梁楷称开山巨擘。元代之后的人物画线描进入了最后一段普及期,线描被总结拓展成具有一定模式化的绘画表现技法。一方面人们发展了线语言的多样性,一方面也使线描走入程式化和背离线描传统精髓的藩篱。这时的线描以继承两宋意笔手法的为多,如戴进人物用铁线描间亦用兰叶描,行笔有顿挫;吴伟用线细挺,重在传神,唐寅人物画行笔秀润;仇英则摹古法,精细认真且能传神。而明代最具创造力的人物画家应是陈洪绶,他专心研究晋、唐、宋、元以来的诸家风格,用线虽然纤细却柔中带刚、回转有力。他早年细笔、刚中带柔晚年的作品用笔转向浑厚,线条强调金石味。陈洪绶描绘人物形态夸张,怪诞而富于鲜明的个性,画男人身形伟干丰颐、气宇轩昂,描妇女纤腰细项,弱质蝉娟,极尽夸张之能事。画中人物神情表达含蓄人物衣纹画法浑圆细劲,装饰感极强的线条增强了造型语言独特的韵律。其人物白描作品也是版画史上的光辉,堪称冠绝古今的杰作。此后,清代人物画中的线描一方面更加注重对笔法样式多样性的拓展和归纳,走向程式化的套用;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绘画的深入影响,线描在造型意识上逐步脱离了意象精神,追求外在形似。不过还是出现了许多具有个人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的有禹之鼎、上官周、费丹旭、任颐等。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扬州八怪,如黄慎、闵贞、金农、罗聘等。因而,陈洪绶是承前启后的大家,他的诸多作品是临摹阶段的最后一部分范本。

  通过幻灯演示、画册图片讲解,使学生反思线描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总结出,历代中国画家虽然不断推进着艺术语言的样态变迁,但对技法的关注程度随着时代的演进越来越胜于对情感的表达,致使中国传统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建立于对技能标准层面的追求。随着封建时代民族精神的衰弱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中国人似乎早已忘了秦汉乃至更早时期中华民族艺术语言的力度与精神,中国传统线描语言作为独特的华夏民族的艺术精神符号,被当代西方快餐文化所吞噬、所利用,这应该说是当代青年学生真正理解传统从而开拓创新的原点。

  最后,在写生环节就是要通过实地写生,使学生对传统人物画的造型与审美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现代经典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现代人物线描的造型规律;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领悟线描表现技巧。解决人物模特的观察写生与艺术表现之间的融合互通关系;掌握人物线描概括的造型思路和艺术处理经验;通过线描语言抓住人物特征神态动作等,表现具有一定美感的空间关系和物体质感。这里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当线对于物象塑造的要求和对于线条本身技法的追求过于强调时,我们便在无形中消解了白描自身应有的价值,线不再能很好的体现画家意于表达的精神境界,最终将走向线性灵魂的衰亡。学生应该怎么办?首先,应该明确一个观点,就是,线的表现力不能以单纯的技能技法的优劣而类出好与差、强与弱。其次,线的运用与表现应还原到对自然与心灵的表达基础上来,抛弃所谓十八描或诸多皴法的搬用与套用。最后,正确看待绘画史中线描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反思中国绘画审美的美学价值。因此,我们在呼唤回归到感性的时候,就会发现,最朴素而真实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经验中,我们没有必要丢掉对生活的创造和发现,却去为翻版所谓的传统技巧样式而标榜自己的前卫。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历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和流派,它们的风貌各异,渊源有别,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史的积累、民族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对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研究与借鉴,不断地在实践中体悟民族文化的真谛和传统艺术的奥妙,无疑将成为当代青年学生从事人物画专业学习乃至走向辉煌的起点。如何从大自然中寻找表现自然形态的灵感,以不同的视角选择与心灵感悟去追求别具新意的艺术形态,可见证于历史上成功的画家无不借形态的特征表现,而隐藏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人性丰富情感的物化。而这种艺术表现则以线造型的形式展现在画面上。线造型就是要表现非常规意义下的形态,并赋予其精神与生命,体现审美与个性,使之成为新的视觉艺术的启发点,并体现出其社会的功能及影响社会价值的作用。所以,如何运用以线为艺术语言手法来表现形态,使其自然、生动并赋有审美意识与学术个性,而对线在造型上的发扬,有着各种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透出对自然物象规律特征而表现出线性、线势的个性特征,并赋予自然形态无穷的力量与生机,使作品的画境产生出超越时空的艺术张力。

  白描正是由于它的率真自然而从远古走到今天,所以,对于白描灵魂的彰显,才是当代中国画教学反思的课题。

  参考文献:

  ⑴《吴道子和他的画派》,徐邦达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⑵《十八描研究》,曾正明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⑶《芥子园画传——第四集人物》,巢勋临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⑷《陈洪绶书画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黄欢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